作者: 孙涛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8-03 09:20
日前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《为爱而歌——向幸福出发》访谈栏目采访了郓城籍退役军人周广兵以及由他发起成立的“小兵子艺术团”。在访谈栏目现场,“小兵子艺术团”演唱了众多优秀军旅佳作,受到观众及家乡群众一致好评。
10多年前,周广兵从老家郓城来到北京当保安,闲暇中他通过自学,创作了上百首军歌,被中央网信办评为“第三届百名正能量榜样”。为了不断提升艺术素养,周广兵自考本科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,因成绩优异,他先后被评为“首都市民学习之星”“北京榜样”“首都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模范个人”。如今,周广兵被菏泽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,随后他发起成立了“小兵子艺术团”,让更多的孩子在传唱军歌的同时了解国防、了解军人,并向军人学习“坚韧不拔、保家卫国”的精神。
好汉争当好兵,擦亮“郓城好兵”品牌
十八大以来,郓城县委、县政府高标准谋划双拥创建工作,高质量筑牢双拥创建根基,高效运行双拥创建机制,深入开展特色拥军活动,切实为部队建设提供坚实保障。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,确保军人能够更有尊严、更有保障地安心军营、献身国防,让崇军尚武的基因融入广大青年血脉,成为了该县党政军和教育部门的一种行动自觉。
在该县郓州街道大樊庄村,原济南军区某特种兵部队“一等功臣”樊彬成了乡亲们的骄傲,他的父亲樊西友当年参加过边境自卫还击战并荣立“二等功”,父子二人的喜报一起端端正正悬挂在樊家客厅中,彰显了这个军人世家特有的荣光。
在郓城,一茬接一茬的有志青年,展现出青春奉献军营的强烈意愿。不断涌现出,特警“枪王”房刚,第二十二届“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”周长帅,海军某陆战旅两栖侦察女兵孟秋贞,特战比武精英樊彬,救火英雄王显忠,科学施救模范季向南,救火英雄任国栋、司端方等一批“一等功臣”与精武尖兵。一批又一批“郓城好兵”,在广阔的军营中闪耀光彩,争相建功立业擦亮“郓城好兵”品牌。
扬帆再启航,奋辑新征程
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随着一批又一批的“郓城好兵”退伍返乡,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展现着好兵风采。
“如果不是当过兵,恐怕这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!”郓城县广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钱广强说,三年军旅生涯给他的不仅是健康结实的身体,还有永不服输的军旅精神,军旅精神更是融入了血液,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……
2000年,钱广强退伍后和几个战友筹资开起了网吧,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,但三年后,一场车祸造成他双腿中度截肢。2009年,不服输的钱广强决定再次创业。他先是考取了郓城县残联的专职干事,服务残疾人,又在县残联的支持下,先后开设了电商培训班,组建了“阳光助残创业园”,整合当地农副产品、地方特产等商品,通过网络销售,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一批残疾人就业致富,被中国残联认定为“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”。
钱广强凭借“互联网+就业”项目勇夺2020年全省创业扶贫组特等奖,并先后荣获2022年第五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暨“齐鲁银行杯”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和“山东省十大创业导师”称号。
一人一品一业,搭起退役军人就业平台
郓城县每年大约有400余名军人退役返乡,他们退役不褪色、转岗不转志,在各行业各领域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,不懈奋斗,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。他们当中有一群人被称为“兵支书”“兵主任”“兵委员”,虽然已脱下军装,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铮铮誓言始终未曾忘却,从部队转战农村,他们奋勇当先、冲锋在前,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中坚力量。
为提高退役军人创业积极性,今年上半年,郓城县为21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820万元,已贴息8万余元,退役军人创业积极性进一步增强。在家乡就业创业政策的感召下,该县张营街道彭庄村的彭汉收退役后返回家乡创业,在当地政策的支持下,他先后流转1786亩土地,成立了梦真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,常年带动周边8个村的320余名农民稳定就业,并因此荣获菏泽市“返乡创业归雁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2000年,郓城县随官屯镇陈庄村的陈光桥从武警贵州某中队退役后,立志在家乡带领群众养鹅致富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陈光桥勇于发挥一名军人敢打敢拼的冲锋作用,迅速把养殖业做强做大,先后成立的鑫隆孵化场和小池食品公司已成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,因助力当地脱贫工作成绩突出,陈光桥被评为菏泽市创业先锋和郓城县电子商务先进个人。
十九大以来,郓城县有125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,带领乡亲奔康致富的“兵支书”达104人,他们发挥党员先锋表率,永葆军人本色,在各自的岗位上敢于拼搏,勇挑重担,他们站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,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谱写出了“好汉之乡出好兵,建功立业当先锋”的新篇章。
通讯员 刘考勇 魏忠友 记者 孙涛